栏目策划 | 苏莉娜、张孟月
改革开放后,经过40多年发展,中国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,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中国制造业大国地位不断巩固。2012年到2021年,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由16.98万亿元增长到31.4万亿元,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%。截至2023年,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,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。
但在世界经济充满变量的今天,中国制造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挑战:美国用各种手段吸引“制造业回流”;东南亚国家依靠资源、劳动力等比较优势,开始在中低端制造业上发力……在中国式现代化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,当中国制造面临“前有堵截、后有追兵”的局面之时,中国制造将如何破局,为中国经济提供新动能?
本期《科技与金融》邀请学术界、产业界的多位专家代表,聚焦以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区域发展“新引擎”,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可行路径,金融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热点问题,分享了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助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创新探索与实践。
希望通过本次专题,探讨如何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,扎实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;如何以科技赋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提升其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水平;如何借助金融支持,整合金融、人才、科技等资源,加快培育发展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,并为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益参考。
本期精彩内容
封面故事
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战略研究
吴一平,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。
广东制造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路径研究
黄利春,广东金融学院经济学讲师。
▲ 王文荣
金融支持辽宁省先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
王文荣,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;
田彬彬,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;
陶思齐,沈阳科技学院经济系专任教师。
▲ 焦艳红
石化化工行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
焦艳红,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,工业软件工程化技术及应用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产业研究员;
江圣龙,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,工业软件工程化技术及应用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产业研究员;
李红曼,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,工业软件工程化技术及应用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产业研究员;
胡亚男,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,工业软件工程化技术及应用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产业研究员。
▲ 赵甜
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现实逻辑和可行路径研究
赵甜,山东科技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;
王璐璐,山东海洋控股有限公司高级经理。
广州产投资本魏大华:当好“耐心资本”,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
广州产投资本董事长魏大华表示,当好“耐心资本”,需要投资机构建立健全长期投资的评价体系,打造长期投资文化。
“小巨人”点亮“大制造”
在广东,以明珞装备、掌动智能为代表的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不断挑战自我、超越自我,在各自领域深耕细作,助力“中国制造”迈向“中国智造”。
创投荟·十问
内地企业赴境外上市该如何“走出去”?
这两年,相关国家部门多次发文支持境内企业赴境外上市,新“国九条”亦明确提到要拓宽企业境外上市融资渠道,提升境外上市备案管理质效,境外上市备案的整体放行节奏在明显加快。
大智慧
夯实数字商务发展的基础
欧阳日辉,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、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,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助力科技强国建设
高峰,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、天津社会科学院经济分析与预测研究所副研究员,博士。
王剑,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。
面对数据资源入表,企业不应随波逐流
数据资源入表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数据治理能力,企业是否具备数字化基础,并且找准了具有经济价值的数据应用场景,是其能否顺利实施入表的关键所在。
专栏
人工智能算力变革中的“开源”与“节流”
做好“科技金融”大文章,广东急科技企业之所急
研学堂
河南自贸试验区金融制度型开放的问题和对策研究
李 甜
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改革开放与国际经济研究所
实习助理研究员
高管内外部薪酬差距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关系研究
——基于沪深A股经验分析
朱守梅
助理讲师
城市地区高等教育、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融合问题与对策
—— 以K市为例
马翠军
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
副教授
地市农商行整村授信政策文本分析
——以H农商行为例
黄慧君
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
硕士研究生
《科技与金融》杂志2024年7月刊
已正式发售
欢迎订阅